楊主旺:中國傳統寫意畫馬領軍人物
彤盟匯據時代安全新聞網消息(楊斌 王勇 成莫愁 圖/文):世界文壇巨匠巴爾扎克曾說過:“世界有三大美,第一種就是奔騰的駿馬”。馬在中國歷代以來也是人才的象征、奮發圖強的象征、圖騰的象征。關于西方和東方對這美的看法、西方可能更加注重的是一種人體美。關于駿馬的這種美更適合表達東方特別是中華民族人們心靈的這種審美。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龍是我們生命的圖騰,馬與龍最為接近,我們平常說的龍馬精神,中國人常以伯樂相馬、駿馬、千里駒來比喻人才,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將馬視為封官進爵的吉獸。由于馬的本性豪放不羈熱情奔放有著強健不息的氣數,馬更能帶動財運的流轉使事業更加順利、讓人振作奮發大有作為!
中華民族歷史上畫馬名家很多。從秦漢時期,許多壁畫中就有馬的形象出現,東漢時期的馬踏飛燕,如今它的形象已作為我們國家的旅游標志聞名世界。唐代更是畫馬名家輩出,比如:曹霸、韓干、韋偃等等。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趙孟頫、任仁發,清代宮廷御用畫家郎世寧,到近代徐悲鴻大師把畫馬推向了一個高峰。他畫的馬和以往的都不一樣,他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他不僅僅是在中國畫壇甚至在世界畫壇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在徐悲鴻大師去世后的1954年徐悲鴻紀念館建立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了悲鴻故居的匾額,并且徐悲鴻紀念館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第一個以藝術家的名字命名的藝術館。



楊主旺先生作為徐悲鴻大師的再傳弟子、他通過自己出眾的藝術天賦,加上后天的努力使他筆下的奔馬即有徐悲鴻徐派畫馬的特色、又有自己的藝術探索。在傳揚徐派藝術的門人中他以其獨到的富有節奏感的線條和充滿情感性的墨色自成一格。楊主旺先生善于畫奔跑的駿馬,而奔馬是畫馬中最難駕馭的。他筆下的馬形態各異,并給畫中的馬賦予了人性化特征讓人看了以后有催人向上催人奮進的感觸。楊主旺先生自幼就喜歡畫馬、他既有出眾的繪畫天賦、又有個人的勤奮努力,另外他又把這種實踐經歷加以歷練,所以他的馬又有獨到之處,特別是他創作的代表作萬馬奔騰圖,一匹匹駿馬迎面奔來,氣勢雄宏!即體現了他自身的藝術特色又體現了徐派畫風的一種流傳。



古人云“外師造化,終得心源”。楊主旺先生為畫好馬幾乎走遍了塞北的草原牧場、為的是能親自看一看真實的馬在生活中的樣子以便能夠更好的運用到畫作創作之中。中國傳統繪畫里面的意境都需要外師造化終得心源,這個是對傳統繪畫的一個基本要求。楊主旺先生經常到草原、內蒙、塞北觀察馬對馬進行速寫,然后深入馬群之中觀察它們的運動規律,這個是作為畫馬創作的一個必修課。徐悲鴻先生就是因為注重實踐、注重采風和寫生,所以他畫的馬不管是立馬、走馬、奔馬還是群馬都有自己的特色。他利用這種中西結合的、用中國傳統的紙、筆、水、墨的功能來體現駿馬奔跑時的氣勢那種自由和豪邁。從楊主旺先生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他有徐派畫馬的特點,這就來源于師造化,是天地造化的馬的這種神韻、這種神奇、這種豪邁。所以說楊主旺筆下的駿馬圖是扎根于自己的藝術實踐,同時基于屬于自己的理論研究、包括他的筆墨傳統的功力構圖意境都非常的到位。
徐悲鴻先生曾經說過“學畫最好以造化為師,故寫馬必須以馬為師、不要學我,真馬較之我所畫之馬,更可師法也”。楊主旺先生畫馬即有師承的淵源又有自己的心得和創新,從他的畫法上看,淺粗墨濃大筆縱橫,黑白對比非常強烈,點線面的巧妙安排,構圖新穎飽滿,奔騰欲飛的駿馬充斥著整個畫面創造出一種向外延伸的無窮的張力,使人感到畫外有畫的無限聯想,產生馬上看英雄的獨特的審美視角,有馬上定天下的濃烈的英雄主義情懷,盡顯駿馬在歷史地平線上卓爾不凡的英風,從而在觀者心中具備了龍象的審美意義。藝無止境精益求精,楊主旺先生一直在努力追求超越自己,作品力求創新,他今年來的作品更加新穎,灑脫和靈動。這不由得使我們想到唐代詩圣杜甫的名句: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楊主旺先生所畫的馬起筆不論是先后、即興而為、一揮而就。他筆下的馬臉部比較消瘦、馬腿修長,讓人看了以后有感骨骼健碩桀驁不馴氣吞山河橫行萬里的氣概!奮發向上、敢為人先。

免責聲明:彤盟匯(www.eq49.com)發布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彤盟匯平臺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彤盟匯平臺核實,對文稿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彤盟匯平臺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合作洽談,活動舉辦,稿件發布.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懷疑或質疑,請立即與彤盟匯:www.eq49.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聯系。彤盟匯(www.eq49.com)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