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寫在建軍91周年之際
彤盟匯據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王傳寶
八一前夕,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道稱,英國計劃將其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派遣到太平洋。英媒稱,這是為了方便英國海軍在南中國海進行航行自由巡邏,以顯示在該地區的實力存在。這則新聞,在中國輿論場沒有引起多大波瀾,在英國國內倒是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英國網民激烈發問:英軍此舉是將要將中國航母引到英國來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中國網友的淡定與英國網友的糾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另一個細節,也讓中國網友無法淡定下來:2018年4月11日,英國某拍賣行不顧中國方面嚴正抗議,執意拍賣當年英法聯軍從中國圓明園搶走的西周青銅器“虎鎣”。這只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流失的1000多萬件文物之一。
歷史是如此殘酷,當年的大清政府雖然身為龐然大物,國力不弱,但因為武備松馳,軍隊慕于虛功、疏于備戰、荒于訓練,縱有鐵甲堅船,也沒有擋得住外國聯軍的當堅船利炮,軍隊淪為敗軍之師,亡國之恥加諸于身。
蒼海桑田,殷鑒不遠。一支軍隊,如果不能回答好戰爭與和平這一時代之問、價值之問,必須會犯顛覆性錯誤。
“中國人民珍愛和平,我們決不搞侵略擴張,但我們有戰勝一切侵略的信心。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這是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發出的和平正義之聲,表明了中國對戰爭與和平的態度和立場。同時,也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提出了一個關于戰爭與和平的時代課題,這道題怎么答、如何解,決定中國未來的命運。
對軍隊來說,永遠只應有兩種狀態:戰爭和準備戰爭。長年身處和平盛世,既是對中國軍隊的最高褒獎,也是給中國軍隊提出的嚴峻挑戰。昨天和今天的和平,不代表明天不會發生戰爭,因為世界遠沒有到“鑄劍為犁”的時候,只有劍的鋒刃,才能護衛家園的安寧。砥礪刀鋒,為的是關鍵時刻亮劍。真正的軍人,和平年代絕不醉享和平,戰爭來臨方能終結戰爭。
今天,世界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就像一個長大了的人,還穿著小號衣服。”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無法適應世界的變化,已被推到重構的風口。經過蓄力經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國力獲得堪稱奇跡般的提升,中國昂然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也不可避免地走進世界擂臺的中心。這個擂臺,不僅是經濟的較量,最終起關鍵作用的,還是軍事能力的角逐。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也正在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沖突此起彼伏,貿易霸凌主義逆時代潮流而動,民粹主義聲勢看漲,“逆全球化”思潮上揚,“黑天鵝”事件頻發。種種變數,中國都難以置身事外。隨之而來的周邊安全局勢也充滿變數:南海形勢波詭云譎,釣魚島爭端暗藏危機;洞朗對峙牽動人心,半島風云余波未熄,“國防授權法案”“臺灣旅行法”,讓本不安分的“臺獨”分子氣焰更加囂張;“疆獨”“藏獨”“港獨”,各種分裂勢力還在蠢蠢欲動。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我們需要戰略定力,更需要戰略能力。“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別人的東西我們一分一毫也不要。”這是個態度問題,當然也是能力問題。而這種能力和態度,恰恰是回答戰爭與和平的價值之問的關鍵,也是解好戰爭與和平這道題的關鍵。
向改革要能力!以實戰謀打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構想,發出了改革強軍的號令,啟動了堪稱“史上最牛軍改”的快進鍵。經過5年多的努力,人民軍隊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黨領導人民軍隊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戰場勝負可能只是一朝一夕之間的事,但決定勝負的力量卻消長于朝朝暮暮的改革與建設之中。衡量一次軍事改革是否成功,標準可能有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一條是看經過這種改革的軍隊能否經受得住戰爭的考驗。軍隊是為保家衛國而存在的,能打仗、打勝仗是軍隊的最大價值,是人民群眾的最大期盼,也是這輪改革的核心指向。
從“天天忙得像打仗”到“天天忙著想打仗”,一字之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寧可備而不戰,不可無備而戰。”從朱日和紅藍軍拼死對抗,到13個集團軍軍長走上灼灼的考場;從南海閱兵聲勢雷動,到東海實彈演習三軍用命,跨區拉動演練已是常態,戰機機群突出第一島鏈已是常規訓練。就在不久前,有兩架B52美軍轟炸機出現在了東海的上空,美軍飛行員按下按鈕,意圖模擬攻擊中國航母,觀察到這一訊息,空軍殲20戰機掛彈升空,警告美軍轟炸機。一切都是在以實戰標準來應對,在實戰演練中錘煉打贏能力。
隨著軍隊規模結構和作戰力量體系、院校、武警部隊改革,我國軍隊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到2020年,對相關領域改革將進一步調整、優化和完善,持續推進各領域改革。可以想見,未來的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必定更加高效,權力運行體系必定更加嚴密,力量規模結構必定更加優化,軍事人力資源必定更具活力,軍民融合發展必定更加深入。一次整體性革命性的變革,必然將使這支軍隊加速朝著“世界一流”的水平躍升,而無論是打造靈敏高效的“中樞神經”,還是把“軍區”改為“戰區”;無論是優化規模結構,還是發展精銳作戰力量,都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提高我軍實戰化水平。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軍事辯證法。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這支人民的武裝正在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任務,向改革要戰力,以實戰謀打贏,以“召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氣魄來回應一切挑戰。而這,也是這支軍隊破解戰爭與和平這一時代之問的終極解法。
(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免責聲明:彤盟匯(www.eq49.com)發布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彤盟匯平臺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彤盟匯平臺核實,對文稿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彤盟匯平臺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合作洽談,活動舉辦,稿件發布.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懷疑或質疑,請立即與彤盟匯:www.eq49.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聯系。彤盟匯(www.eq49.com)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一周年"91位將軍書法展在上海2018-08-10
-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一周年要繼續發揚雷鋒精神2018-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