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縣:嗩吶聲聲奏響幸福新生活
彤盟匯據時代安全新聞網河南杞縣消息(楊斌 趙新超 馬磊 司利強 圖/文):“我6歲時,爺爺說如果想做一個好的嗩吶手藝人,就要好好學,要對的起這支嗩吶。”1月5日,杞縣傅集鎮新莊村韓氏嗩吶第六代繼承人韓強給記者演奏了一段嗩吶,韓強從三歲起受爺爺的熏陶,開始接觸嗩吶演奏,如今他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為同輩中嗩吶演奏的佼佼者,演奏技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去年,杞縣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杞縣的嗩吶演奏歷史悠久,藝術人才杰出。尤其新莊村,是遠近聞名的嗩吶村,村里300多口人超過三分之一從事嗩吶演奏行業。由于嗩吶吹奏技巧不太復雜,吹奏的樂曲大多節奏明快,易與大眾產生強烈的樂感共鳴。這聲聲嗩吶,奏響了新莊村村民們的藝術夢,也完成了他們的致富夢。
今年79歲的嗩吶藝人韓世中正是韓強口中的爺爺。他的代表作品有耳熟能詳的《朝陽溝》、《百鳥朝鳳》等。1981年,他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81年3月又受邀到中央音樂學院為學員講課,并曾多次代表省市到北京參加嗩吶匯演。
韓世中驕傲的說:“韓氏嗩吶曾受邀到新加坡演出,獲得國家、省、市、縣獎項達100多項。”2011年韓氏嗩吶成功申報了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杞縣文廣旅局局長王宏博介紹:“杞縣的嗩吶演奏歷史悠久,藝術人才杰出,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嗩吶演員堅持與時俱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尚,一直保持著原始的歷史文化藝術風格。”
忽訴忽歌忽喜悲,脖揚腮鼓滿天吹。誰家嗩吶八音率,杞縣嗩吶天下奇。“長期以來,杞縣高度重視民間文藝的繼承和發展,加大了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力度,啟動并實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不斷加強對特色民間文化藝術的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亮表示,杞縣將繼續發揮品牌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杞縣鄉村文化振興,積極打造杞縣文化名片,不斷構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杞縣文化繁榮興盛,打造“文化大縣”,增強文化自信。

免責聲明:彤盟匯(www.eq49.com)發布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彤盟匯平臺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彤盟匯平臺核實,對文稿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彤盟匯平臺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合作洽談,活動舉辦,稿件發布.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懷疑或質疑,請立即與彤盟匯:www.eq49.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聯系。彤盟匯(www.eq49.com)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