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力發展智能產業促進經濟轉型
原標題: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專利總數均居世界第二,智能產業釋放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
彤盟匯據中國技術市場報消息:一臺臺機器人來回穿梭,舞動著“手臂”,有的直接抓起零部件,準確安裝在相應位置,有的舉著焊槍,對準汽車車身的各個點位,火星四濺中,一輛汽車即焊接完成。
在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智慧工廠”中機器人的精彩表演,讓參觀者不時發出驚嘆。
“整個過程中,汽車的門框、頂蓋、天窗等由機器人一次安裝、焊接完成,不僅精度更高,還將節約90%的人工成本,工作效率也將提升40%以上。”重慶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當今的中國,正努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智慧工廠”展現的場景,已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成為現實。
8月23日至25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舉行,共吸引了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知名企業參展,展示的智能化技術成果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
與會人士認為,中國智能產業的崛起,正在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美國硅谷人工智能研究所創始人皮埃羅·斯加魯菲說,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圖像識別、語音翻譯、行為分析等應用層面已進入世界前列,在智能機器人、共享汽車、自動駕駛等行業的新產品也已取得重要進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2542家,中國有592家,在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累計獲得1.57萬項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也居世界第二位。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超過30%,居全球首位。然而,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面臨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任務,其轉型升級進程直接關系到世界經濟能否平穩發展。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智能產業,旨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等專家說,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積蓄的巨大能量,重構生產、分配、消費等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需求,從而引領經濟結構的重大變革。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30年,中國將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按照上述數據推算,屆時智能產業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在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的背景下,智能產業將成長為中國經濟全新的重要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不僅如此,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正越來越多應用于傳統行業,為傳統行業注入“智能因子”,成為促使其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以中國傳統制造業基地重慶為例,一場“機器換人”行動正在當地許多制造類企業中進行,其中汽車、電子制造業被列為重點領域。數據顯示,重慶市已有200多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2.7%。
“中國企業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較大進展。”行業咨詢機構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莊泉娘說,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有提振中國經濟增速的潛力。
據埃森哲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通過轉變工作方式以及開拓新的價值和增長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初步測算將從6.3%提速至7.9%。而制造業、農林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將成為從人工智能應用中獲益最多的三個行業。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這三大行業的年增長率分別提升2%、1.8%和1.7%。
“當然,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作為一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旁觀者,皮埃羅·斯加魯菲直言,相對于人工智能應用層面取得的成就,中國在相關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比較薄弱,這可能會影響中國智能產業根基的牢固性。
徐曉蘭說,中國的智能化發展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數字化進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除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中國在相關領域核心技術層面、復合型人才儲備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短板,需要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瞄準差距,補齊短板。
“無論如何,中國智能化之路的方向是正確的,如果未來能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實現智能化,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莊泉娘說。

免責聲明:彤盟匯(www.eq49.com)發布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彤盟匯平臺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彤盟匯平臺核實,對文稿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彤盟匯平臺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合作洽談,活動舉辦,稿件發布.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懷疑或質疑,請立即與彤盟匯:www.eq49.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聯系。彤盟匯(www.eq49.com)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