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郭鍛婷:巧手雕刻福壽祿 色彩繪出吉祥圖
彤盟匯據新華法律援助網河南三門峽訊(楊斌 張肖軍 文/圖)“葫蘆雖小藏天地,伴我云云萬里身。收起鬼神窺不見,用時能與物為春。”這是宋代詩人陸游對葫蘆表達之情。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吉祥物之一,其諧音“護祿”“福祿”,自帶吉祥的寓意,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陽店鎮東水頭村,就有一位專注葫蘆雕刻藝人——郭鍛婷 ,其制作方法采用民間手工鏤空傳統工藝,借葫蘆之型,福祿之靈氣,用刻、鉆、挖、鑿、畫、貼、鏤、描、等手法和二十多道手法完成。
構思巧妙,做工傳神,工藝復雜,巧奪天工。表現題材多為中國吉祥圖案、歷史典故集書法、繪畫、篆刻為一體,以中國傳統線描鏤空技藝為基礎,糅合了多種繪畫手法,融藝術性與觀賞性、實用性為一體的藝術臻品。
自2005年至今就與葫蘆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能夠更好地把這門手藝做好,后來在山東蓬萊學習了3年,又在河陽市培訓了好幾年,至今已與葫蘆結下18年的情緣,一個普普通通的葫蘆在郭鍛婷手里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畫面,變成一個有一個驚艷的藝術作品。并受邀到當地殘聯及職專為殘疾學員進行工藝葫蘆培訓,并招收殘疾學員入廠就業,為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在當地贏得一致好評。
走進郭鍛婷的葫蘆工作室,就是一間普普通通的民房,當走進的那一刻,可謂是葫蘆世界,桌上放滿了未經過加工的葫蘆,架子上擺滿了各種造型的葫蘆雕刻品,既有細膩婉約之美,更有豪邁粗獷之風,葫蘆上的圖案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郭鍛婷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要想有好的作品,就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獨”。成功來源于對傳統技藝的堅守,而堅守則要穩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葫蘆好看而難雕,雕刻葫蘆除了手上功夫要精湛,有一定的繪畫、書法技巧外,就連葫蘆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挑選的葫蘆要十分成熟,保證葫蘆殼的硬度,挑選完成后,還要經過浸泡、剝皮等步驟,在完成準備工序后,才算有了一方能夠動手創作,馳騁想象的藝術空間。
宣傳/維權/援助/公益……等稿件首發/轉載:
首發需要核實/轉載需有來源……
新華法律援助網稿件內容上傳/糾錯電話:18618389212(楊).
辦公郵箱:xhflyzw@126.com。

免責聲明:彤盟匯(www.eq49.com)發布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彤盟匯平臺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彤盟匯平臺核實,對文稿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彤盟匯平臺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合作洽談,活動舉辦,稿件發布.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懷疑或質疑,請立即與彤盟匯:www.eq49.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聯系。彤盟匯(www.eq49.com)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 河南嵩縣:聘請許昌煙草研究院馬浩波教授為種植戶技術培訓2018-09-02
- 河南民權:集中整治呵護商丘“大水缸”2018-08-17
- 【鄉村振興在行動】河南民權:文明新風美了孫坡樓2018-08-13
